结对共建结硕果 榕树下党课育新苗——商贸管理系乡村振兴实践团与驮押屯党支部共谱乡村振兴暖心篇章

发布时间:2025-07-25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在崇左大新县驮押屯的土地上,一场以“结对共建”为纽带的暖心行动正悄然升温。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商贸管理系党支部带领的乡村振兴实践团与驮押屯党支部携手联动,通过参与田间劳作、回访困难家庭、共上特色党课,让党的关怀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让青春力量与乡土情怀深度交融,而榕树下的党课更是以其独特的“接地气”模式,成为传递信念、启迪青年的生动课堂。

图1 实践团活动合影


结对携手暖民心:玉米地里的“党群连心结”

结对共建的第一站,是回访屯里的困难家庭。大家围坐在老人身边,听他们讲生活琐事、聊实际需求,一句句家常话驱散了隔阂。“来,咱们再加把劲,把这几行玉米扒完!”实践团成员走进田间,撸起袖子帮村民扒玉米,他们与驮押屯党支部党员交流的呼喊声在玉米地里回荡。大家掌心的玉米粒沾着泥土,额头的汗水混着笑容,成了心与心贴近最鲜活的见证。

图2 实践团成员与驮押屯党支部党员回访困难家庭

图3 实践团成员与驮押屯党支部党员回访困难家庭

“以前觉得‘为人民服务’很抽象,今天跟着屯党支部的党员一起干活,才明白这就是最实在的行动。”实践团成员擦着汗说。这场由结对共建推动的帮扶,不仅为困难群众送去了看得见的温暖,更让广自青年学子在劳动中体会到“党群同心”的分量。党的关怀,正是通过这样一双双传递力量的手,真正走进了群众心里。

图4 实践团成员与驮押屯党支部党员参与田间劳作

图5 实践团成员与驮押屯党支部党员参与田间劳作


榕树下的“活党课”:老党员用土话讲透“大道理”

“来,都坐过来,咱就着这树荫,说说心里话。”在驮押屯那棵见证了数十年变迁的大榕树下,老党员许小莲的声音朴实而有力。这场由实践团与屯党支部联合打造的“露天党课”,没有讲台、没有课件,却让在场的每一个人听得入神。以“青年强,则国家强”为引,许小莲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驮押屯的发展故事里从过去“出门靠步行、灌溉靠天公”的困境,到如今“水泥路通到家门口、屯委帮着卖甘蔗”的新貌,她用带着泥土气息的话语,讲透了“乡村振兴为人民”的深刻内涵。

图6 榕树下的“活党课”现场

许小莲结合自己亲历的驮押屯变迁,从“泥巴路变水泥路”讲到“甘蔗外销有门路”,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解读党的二十大精神。从自己年轻时参与屯里建设的经历,到对青年一代扎根乡土的期盼。她的话语里,既有对土地的深厚眷恋,也有对党的政策的深刻理解,更有对青年投身实践的殷切期望。

图7 许小莲同志讲述驮押屯的变迁

听着老党员的讲述,实践团成员们频频点头。“原来乡村振兴就在脚下的泥土里,在老人满意的笑容里。”实践团成员在笔记本上写道。这场榕树下的党课,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让理论走出书本、走进生活,让广自青年学子深刻明白:青春的责任,从来不是纸上的字句,而是要像种子一样扎根乡土,在实践中生发力量。

图8 实践团成员分享心得体会

从玉米地里的携手同行到榕树下的思想共鸣,实践团与驮押屯党支部的共建活动,用最贴近乡土的方式诠释了“党建引领”的深意。它让党的温暖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让青春力量在服务群众中找到坐标,更让党群同心的纽带越系越紧——这正是结对共建赋予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李秋晓 文/任馨悦 图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李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