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崇左大新县驮押屯,因一群青春身影的到来而格外热闹。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商贸管理系乡村振兴实践团以“三下乡”活动为契机,在这片乡土大地上开展了“多彩驮押”系列文体活动,其中“村BA”篮球比赛的热血与乡村音乐会的悠扬交相辉映,既为村民带来了欢乐,更用青春力量激活了乡村文化活力,让“三下乡”的初心在服务中落地生根。
“村BA”赛场:用拼搏书写青春服务答卷
“三下乡不是走过场,是要真正走到村民心里去。”实践团成员的这句话,在“村BA”赛场上得到了生动诠释。为了让活动更接地气,实践团特意将赛场设在屯里的空地上,不设门槛、不限年龄,鼓励村民和孩子全员参与。

图1 “村BA”比赛现场

图2 “村BA”比赛现场
球场上,实践团成员与村民、孩子们混编组队,既有少年们为了进球铆足劲的冲劲,也有村民大叔们带着“老当益壮”的拼劲。实践团不仅当球员,更当“服务员”——有人画场地、做裁判,有人给球员递水、为观众搬板凳,让赛场始终充满欢笑与温暖。“以前娃们放学就玩手机,现在跟着哥哥姐姐们练球,学会了输不气馁、赢一起乐,这就是最好的成长!”村民韦阿姨看着场上奔跑的孩子,眼里满是感激。这场“村BA”,让“三下乡”的服务不止于形式,更在团结协作中教会孩子们责任与担当,为乡村注入了拼搏向上的精神力量。

图3 “村BA”比赛现场

图4 “村BA”比赛现场
音乐会舞台:让传承在青春歌声里延续
“三下乡既要送文化,更要传精神。”乡村音乐会上,实践团用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诠释了这句话的深意。舞台上,壮族老人用沧桑的嗓音唱起祖辈传下的山歌,曲调里满是驮押屯的故事;实践团成员则用青春的歌声演绎,让驮押屯里的音乐旋律有了新表达。

图5 驮押屯“快乐女团”演唱原创歌曲《迎送歌》
“原来山歌能和流行歌这么搭!”台下的孩子们听得入迷,跟着节奏拍手。实践团成员说:“下乡前我们特意学了壮族歌曲,就是想让同学们知道,传承不是照搬,而是用青年的方式让文化活起来。”这场音乐会,让“三下乡”的内涵更丰富——它不仅是文化的传递,更是让青年与乡土对话,在歌声碰撞中理解“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乡村文化自信埋下了青春的种子。

图6 实践团成员合唱歌曲《红尘情歌》
多元活动助力,让三下乡成果扎根乡土
除了“村BA”和音乐会,实践团还在乡村晚会上搭建了更广阔的舞台:壮乡妇女穿上民族服饰,把生活点滴唱成歌;实践团成员用走秀、演唱展现新时代青年风貌,线上直播更让外界看到了驮押屯的生机。这些活动都是“三下乡”服务的延伸—从体育到文化,从线下到线上,实践团用多元形式,让村民的幸福感看得见、摸得着。

图7 实践团成员合唱歌曲《爱就一个字》

图8 驮押屯“快乐女团”表演舞蹈《中国红》

图9 驮押屯“蝴蝶女团”表演舞蹈《童年老家》
但最让人难忘的,还是球场上的呐喊与舞台上的歌声。它们共同证明:乡村振兴需要“热闹”,更需要“走心”。“村BA”聚起了人心,音乐会唤醒了文化自信,当青春力量遇上乡土底蕴,便为驮押屯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振兴活力。正如带队老师所说:“三下乡的意义,在于让青年了解乡村、服务乡村,更在于用青春力量点燃乡村振兴的火种。”而驮押屯的变化,正是这颗火种燎原的开始——当团结与传承在乡土扎根,乡村振兴的脚步必将更稳、更远。(李秋晓 文/任馨悦 图)

图10 晚会合影